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吴炅教授:分享复旦乳房重建经验,共探乳腺癌外科治疗新前沿丨中法乳房重建大会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5/12 11:14:27  浏览量:50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日,“中-法乳房重建大会”与首届“中-法乳腺癌青年论坛”在山城重庆举行。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上海复旦乳房重建经验”,并与现场同道深入探讨了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前沿思考。会后,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吴炅教授,请他就当前我国乳房重建现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领域诊疗经验及来重庆的参会感受进行了分享。

编者按:近日,“中-法乳房重建大会”与首届“中-法乳腺癌青年论坛”在山城重庆举行。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上海复旦乳房重建经验”,并与现场同道深入探讨了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前沿思考。会后,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吴炅教授,请他就当前我国乳房重建现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领域诊疗经验及来重庆的参会感受进行了分享。
 
01
肿瘤瞭望: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当前我国乳房重建的现状是怎样的,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在乳房重建方面还存在哪些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吴炅教授: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绝大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可进行保乳治疗的。欧美国家保乳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奥地利等国家保乳比例甚至达到了90%。但中国的保乳比例相对偏低(20%~30%),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无法接受放疗或存在BRCA胚系突变进行预防性乳房切除的患者,乳房重建是保留身体外形、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
 
近20年来,我国乳房重建领域发展迅速。尽管重建比例仍偏低,但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全国范围内手术量一年达200台以上的医疗机构,乳房重建比例有所提升。重建技术方面,假体重建患者比例更多,自体重建(包括带蒂皮瓣重建、游离皮瓣重建等)在我国也有一定的比例。腔镜技术、机器人技术辅助的乳腺皮下腺体切除等技术也正在一些中心开始普及。总体而言,我国乳房重建比例不断上升,技术也越来越全面。
 
目前,欧美国家全乳切除患者乳房重建比例超过40%,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比例仍偏低。此外,开展乳房重建的医生需接受规范培训,我国很多乳腺外科和肿瘤外科医生缺乏整形外科培训经历。随着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增多,我们首先要做好外科医生的专科规范化培训。其次,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了解其有乳房重建机会,而非一切了之。医生要充分告知并做好沟通,以便患者做出更好的手术选择。
 
02
肿瘤瞭望:在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制定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方面,是如何践行精准化与个体化的治疗理念的?

吴炅教授: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根据分子亚型可分为三大类:HER2阳性乳腺癌,HR阳性乳腺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针对不同亚型的乳腺癌患者,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抗HER2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
 
对于一些存在特殊基因位点突变的乳腺癌患者,我们还有一些分子靶向药物。比如说,对于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PARP抑制剂是重要的治疗药物,它能够减少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对于PAM信号传导通路中存在位点突变(如PIK3CA突变、PTEN、AKT1)的患者,也有越来越多的药物和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进行联合,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总体来说,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精准,患者的分类、分层和分线治疗逻辑也越来越清晰。
 
我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直在不断引进、吸收国际的最新学术成果。同时,我们在国内也组织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到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都有涉及。目前,一些研究成果也已经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进行了发表,并被纳入临床指南。
 
除治疗药物的研发外,我们在外科治疗领域里面也开展了多项相关临床研究。比如,我刚提到的在乳房重建方面,我们有不同的重建方式,包括假体重建、自体重建。对于假体重建来说,到底是一次性放假体好,还是分步实施?哪一种更安全,哪一种手术并发症更少,我们也正在开展相关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用比较大的样本量来解决这些临床问题。
 
同时,对于接受乳房重建并需要接受术后放疗的患者,如何尽量去减少患者因为接受放疗导致的容积丢失、皮瓣纤维化,以提高术后的美观程度?我们也在组织一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对于那些需要接受游离腹壁下穿支血管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DIEP)的患者,我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在术前进行放疗,另外一组进行标准的术后放疗,以评估术前接受放疗的患者,是不是能够比术后放疗的乳房重建患者皮瓣满意度、美观度更好。
 
除以上介绍的内容外,我们医院还建立了很多职能部门(包括综合治疗部门等)。对于所有接受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是由综合治疗部门的团队来管理的。这些团队包括医生和护士,他们能够更好地去组织实施并完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给患者在用药安全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
 
同时,我们医院也有自己的肿瘤精准检测中心,检测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可能存在特殊位点突变的患者,能够进行多样的精准检测(多基因检测、二代测序)。除了对乳腺癌等实体肿瘤检测之外,其他的肿瘤也能在肿瘤精准检测中心的平台上完成所需要的病理诊断,从而能够更精准地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03
肿瘤瞭望:中-法乳房重建大会已经举办至第十四届,您每年都会来重庆参加此次会议,请谈谈您多年来的参会感受。

吴炅教授:每次到重庆参加中-法乳房重建大会,我的感触都非常深。原因如下:第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于1957年西迁建立,所以我每次来到重庆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也非常愿意来参加中-法乳房重建大会。
 
第二,我认为目前我们国内的乳腺癌专科医生,需要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平台。每一次的中-法乳房重建大会,我们都会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案和方法,向参会者进行手术演示、交流和讨论。同时,因为每一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手术演示处理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对于一些细节,我们展开深入的讨论,也会给参会者带来更多帮助。
 
第三,法国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同道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癌症研究中心是欧洲最大的癌症研究中心,它每年的乳腺癌手术数量超过了3000台,该中心的规模跟我们国内一些大的乳腺中心是非常接近的。同时,其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模式,以及整形外科的相关合作和我们国内也是非常类似的。
 
每次会议召开,法国的多位医生都会到中国来参会。其中,他们的妇科医生会和整形科医生共同组成多学科团队,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重建、肿瘤整形保乳等手术方案。所以对这对于国内的专科医生来说,能够更完善的掌握相关技术,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乳腺癌患者。
 
 
吴炅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乳腺癌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候任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