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2017St.Gallen特邀点评]刘慧教授:药物代谢酶靶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化疗的影响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4/6 17:15:17  浏览量:2375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当地时间2017年3月15日~18日,于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十五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学术内容丰富精彩,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围绕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这一主题引起了众多参会学者的共鸣。

编者按:当地时间2017年3月15日~18日,于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十五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学术内容丰富精彩,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围绕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这一主题引起了众多参会学者的共鸣。

 
18日会议期间,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特别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刘慧教授接受采访。本次St.Gallen乳腺癌会议上刘慧教授入选了题为“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the UGT2B7 gene (locus RS1826690 and locus RS7435335) in Chinese population being related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effect and toxicity for breast cancer”的摘要,这是一项针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蒽环化疗的研究。在采访中,刘慧教授针对SNP和乳腺癌化疗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刘慧 教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综合治疗水平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而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也有了很大改变,从以往“最大可耐受的治疗”到近些年的“最小、最有效的治疗”,向个体化治疗逐步迈进。这也和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本届St.Gallen大会围绕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主题相契合。
 
在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常用化疗方案之一。但在临床实践当中,尚缺乏有效的预测因子判断患者对蒽环类药物的耐受性和药物反应性。加之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及血液学毒性较为显著,如何筛选更敏感且能够耐受其毒性的患者接受治疗,是目前临床实践的一大挑战。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性和不良药物效应的出现也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表观遗传和基因组的多样性与肿瘤特征、预后及疗效相关联,是产生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最常见的引起肿瘤特异性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患者间的疗效差异和毒性差异产生于SNP的遗传变异,其影响抗癌药物代谢通路和化疗药物代谢酶的靶基因。
 
有研究证实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及疗效相关,其中UGT是药物在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 UGT2B7 是 UGT 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参与多种常用药物的生物转化,包括表柔比星的葡萄糖醛酸化。而UGT2B7 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可改变UGT2B7 酶的表达和活性进而影响其底物药物的生物转化,进一步影响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
 
本研究探讨了UGT2B7、UGT2B4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毒性反应的关联性,尝试从药物代谢角度诠释化疗疗效及毒性反应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提示:UGT2B基因的两个位点RS1826690 及RS7435335 多态性与是pCR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与化疗毒性反应相关。
 
进一步以激素受体状态为基础的分层分析显:RS1826690位点是激素受体状态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是初步探讨性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入组病例数较少,且缺乏严格设计的对照组。后期研究应扩大病例数,并设计严格的对照组以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其结论会更有可信度。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与药物代谢酶活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多态性在不同的人群中得以证实。这也提示我们,从药物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出发,探讨其在疗效预测及毒性反应的价值,也是个体化治疗探索的一个方向。
 
专家简介

刘慧 教授
 
刘慧,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研究所 所长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河南省乳腺病诊疗中心 副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 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郑州市抗癌协会  副理事长
 
研究摘要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马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刘慧乳腺癌蒽环类药物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