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高峰论坛│王晓稼教授关注内分泌治疗进展,寄望“高峰论坛”更上层楼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8/1 15:58:59  浏览量:2609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由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医学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于2018.7.20-7.22在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科技引领、应用转化、全程关爱”为主题,与全国同道一起交流乳腺癌诊治的热点与难点,共同探讨了乳腺癌诊疗的新技术与新进展。

《肿瘤瞭望》现场采访了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全面总结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并分享本次会议观感。
 
《肿瘤瞭望》:回首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百年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您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有哪些思考?
 
王晓稼教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悠久,虽然近年来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类型并没有很大的进展变化,但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上还是有明显变化的。目前,无论绝经前还是绝经后患者,内分泌治疗均倾向于做加法,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如年龄、病理、术后是否拒绝化疗等)的患者更强调强化内分泌治疗。
 
对于高危的绝经前患者,可以加用卵巢功能抑制,或者延长三苯氧胺的使用时间。那么对于起始治疗时是否就需要加用卵巢功能抑制?根据SOFT和TEXT的研究结果,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于高危绝经前患者是考虑加用的。而与OFS联合的药物,可以选择三苯氧胺或者AI类。对于非常早期的患者,我们也可以单用三苯氧胺。特别要关注的是长期内分泌治疗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以及低雌激素水平而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影响。因此,内分泌治疗是需要个体化来制定的。
 
另外,如使用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满5年后,我们也会面临不同的选择。此时首先要对卵巢功能进行评估,如果已经为绝经后的患者,可考虑继续使用AI类药物5年,根据MA17研究结果,可以获得DFS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对于TAM序贯AI共10年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总体上是可行。如果患者治疗满5年后仍为绝经前状态,也可以考虑继续使用三苯氧胺直至10年。在aTTOM和ATLAS研究中也看到了一定的获益。因此,对于高危绝经前患者,应在治疗起始就加用卵巢功能抑制。当治疗满5年后,可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至10年,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当时的卵巢功能状态来制定。
 
同样,对于绝经后患者,我们也是倾向于“做加法”。首先,药物的选择上,已经有研究支持绝经后患者起始选用AI而非三苯氧胺5年,其获益能持续10年以上。那么,5年AI以后是否还需要继续强化,MA17R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AI10年的获益。当然,这也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情况,避免过度治疗。因此,个体化的强化治疗是未来内分泌治疗的关键。
 
另外,对于长期的内分泌治疗,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心血管及妇科等多系统的副反应,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患者的依从性问题。也有研究探讨内分泌治疗的时长,从每天服用改为前9个月服用,后3个月休息,在减少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的同时,也不影响疗效,使患者有一个比较好的依从性。
 
因此,在今后的内分泌治疗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通过加强全程管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控制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方面,可考虑使用间断给药,药物降级或者使用一些相应的辅助药物,如唑唻膦酸,既能预防骨转移,也可提高患者使用AI的依从性,这些也是我们未来需要更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肿瘤瞭望》:本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的学术内容和参会人员都盛况空前,此次再度来到南京会场,给你哪些深刻印象或期许?
 
王晓稼教授: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乳腺癌同道参会交流。我们在掌握乳腺癌的真实世界情况,以及推动乳腺癌基础-临床转化研究等方面,迫切需要像“乳腺癌高峰论坛”这样的学术会议上传递的信息,来弥补我们国家自主研发方面的不足,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目前我们所参考的证据级别比较高的研究,主要来自于欧美国家人群,我们国内也亟需这样的真实世界的数据研究分析,感谢唐教授在本次会议上组织了这个领域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以及试验设计的指导。我们也见到了国内很多乳腺专家的到场,大家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希望唐院长能带领江苏省的乳腺癌同道,把这个会议越办越好;继续引领长三角地区乳腺癌发展方向,扩大学术影响力乃至辐射全国各地。谢谢!
 
专家简介
王晓稼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科教科长、乳腺内科主任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会长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王晓稼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