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广大女性患者的首位恶性肿瘤,其中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约占70%。内分泌治疗是此类乳腺癌亚型的首要治疗手段,但听闻动辄持续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治疗让患者朋友们心生疑窦:“到底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要使用什么药物”、“会发生哪些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肿瘤瞭望”于中国肿瘤学大会(CCO)现场特别采访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傅佩芬教授,为患友们解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肿瘤瞭望:欢迎傅老师在CCO现场做客一问医答栏目,患友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哪些乳腺癌患者?
傅佩芬教授:要了解内分泌治疗就要首先了解乳腺癌分型?临床中会根据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基因、增殖指数ki67这四个指标的表达把乳腺癌分为不同的亚型。其中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过表达的患者会从干扰或阻断激素分泌的层面获益,我们将此称为内分泌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都会在正常人体表达,但若过表达则会促进癌症发展,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断雌激素或孕激素促癌途径。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因为绝经前、绝经后女性的激素表达不一样,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选择。绝经前的女性激素表达水平较高,我们会予以分层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只需要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和她体内的雌激素或孕激素去争夺激素受体就可以了,内分泌治疗药物把激素受体这个“座位”给占了,患者的雌激素或孕激素就没有“座位”去坐,就不能发挥功能了。对于中高危患者,内分泌治疗强度更高,需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OFS)(即“肚皮针”),它可以使卵巢处于一种功能被压制的状态,从源头阻断了雌激素、孕激素的产生。而将“肚皮针”和口服内分泌治疗联合起来,显然可以起到更强的作用。
绝经后的女性卵巢萎缩、处于几乎无功能的状态,因此不需要卵巢功能抑制药物。近期研究发现对于绝经后女性患者,芳香化抑制剂(AI)比我们既往的像三苯氧胺(他莫昔芬)作用更强的作用,因此我们更多应用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起步5年,有一些患者也需要延长到10年。
肿瘤瞭望: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不是越强越好,越长越好,患者应该怎么选择呢?
傅佩芬教授:内分泌治疗是早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采用口服或每月注射一次的给药方式,耐受性非常好。口服的内分泌治疗药物较不使用内分泌治疗患者5年的不发生转移(DFS)的绝对值可提升4%,疗效较理想。但任何方案都存在不良反应,我们在确定治疗手段时,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疾病特征寻找最适合的方案,没必要额外增加治疗,恰如一碗饭就能吃饱时,再吃一碗只会增加饱胀感,却没有更多获益。
因此对于早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来说,我们首先要对其进行危险分层:低危患者可能只需单药5年治疗即可;高危患者可能需要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加上卵巢功能的抑制或CDK4/6抑制剂强化治疗,疗程可能会长达10年;对于临床判断为中危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去判断到底是用药5年还是用10年,是选择联合方案还是单药方案。
肿瘤瞭望:那么内分泌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患友们应如何配合医生管理不良反应?
傅佩芬教授:内分泌治疗需要长期的坚持,患友们确实需要去了解它、及时跟医生沟通,以便在整体治疗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管控好不良反应。内分泌治疗最终机制是降低或阻断雌激素、孕激素作用,因此会导致雌激素或孕激素剥夺相关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第一是骨质丢失带来的的骨密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骨痛、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第二是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类更年期症状,比如失眠、潮热、烦躁等。第三是内分泌治疗药物中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I)也会带来心血管系统所不良反应,包括低密度脂蛋白上升、动脉粥样硬化等。当然这些不良反应是可防可治的,最重要是要我们去掌握一定的防治知识,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生了不良反应要及时跟医生联系,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或对症使用辅助用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专家介绍
傅佩芬教授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