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中国之声丨刘健教授:中国双靶——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2/7 11:53:42  浏览量:404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目前多西他赛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是HER2阳性MBC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但仍有60%患者在治疗2年后出现疾病进展。二线治疗标准为DS-8201、T-DM1、TKI等,但这些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因此,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团队探索了吡咯替尼联合伊尼妥单抗(中国双靶)+长春瑞滨的二线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被2023年SABCS大会收录(摘要号:PO1-04-05)。肿瘤瞭望特邀刘健教授进行介绍。

编者按:目前多西他赛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是HER2阳性MBC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但仍有60%患者在治疗2年后出现疾病进展。二线治疗标准为DS-8201、T-DM1、TKI等,但这些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因此,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团队探索了吡咯替尼联合伊尼妥单抗(中国双靶)+长春瑞滨的二线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被2023年SABCS大会收录(摘要号:PO1-04-05)。肿瘤瞭望特邀刘健教授进行介绍。
 
摘要号:PO1-04-05
题目:伊尼妥单抗+吡咯替尼+长春瑞滨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二线及以上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etetamab+pyrotinib+vinorelbine in≥second-line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研究背景
 
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之一,也是抗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之一,占乳腺癌患者的20%~25%。目前多西他赛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仍是HER2阳性MBC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但60%患者在治疗2年后出现疾病进展。目前二线治疗标准为DS-8201、T-DM1、TKI等。EMILIA研究中,T-DM1较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相比延长了中位PFS和中位OS(mPFS:9.6个月vs.6.4个月,HR=0.650;mOS:30.9个月vs.25.1个月,HR=0.682);DESTINY-Breast03研究中DS-8201头对头比较T-DM1显示出明显优势,mPFS 28.8个月,较T-DM1组的6.8个月显著延长(HR 0.28),目前中外各大指南已推荐DS-8201为二线治疗优选方案;PHOEBE研究显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相较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明显延长mPFS(12.5个月vs.6.8个月)及OS(NA vs.26.9月,P=0.02),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NMPA)批准吡咯替尼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标准疗法。
 
在中国的RWD中,只有少部分患者二线使用DS-8201;T-DM1虽进入医保但其有较高的3-4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约40%),限制了临床使用;吡咯替尼获批及进入医保,临床需求剧增,有必要探索吡咯替尼联合方案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既往研究发现,HER2单抗联合TKI较单独应用HER2单抗或TKI更具优势,如EGF104900、HER2CLIMB、neoALTTO、CALGB-40601、PHEDRA等研究,均显示HER2单抗+TKI的优势。
 
伊尼妥单抗是一种FC段改构的人源化HER2单克隆抗体,与曲妥珠单抗具有相同的结合位点和作用机制,但ADCC效应更强。HOPES研究表明,在以前没有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MBC患者中,与单用长春瑞滨相比,伊尼妥单抗联合长春瑞滨延长了中位PFS(39.1周vs.14.0周,HR=0.24,P<0.0001),Fc段改构的伊尼妥单抗较曲妥珠单抗可能进一步使患者获益。所谓“中国双靶”即吡咯替尼联合伊尼妥单抗,机理上有从细胞内外同时阻断HER2信号通路的优势。
 
研究方法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etetamab+pyrotinib+vinorelbine in≥second-line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研究,通过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63例HER2阳性MBC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的女性患者;(2)转移部位活检确诊为MBC;(3)既往在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治疗中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且疾病进展;(4)允许曾使用TKI,包括拉帕替尼和吡咯替尼;(5)接受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和长春瑞滨的治疗;(6)不能负担且未接受T-DM1或DS-8201的转移治疗。排除标准:(1)男性患者或曾患恶性肿瘤者;(2)曾参加或正在参加MBC的干预性临床试验;(3)有不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者允许入选;(4)接受少于2个周期的治疗(6周的伊尼妥单抗或8周的吡咯替尼或6周的长春瑞滨)。(5)未完成随访。
 
具体方案为静脉注射伊尼妥单抗(初始剂量8mg/kg,6mg/kg维持,每21天1次)+吡咯替尼400 mg/d+静脉注射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21天为1个疗程,静脉化疗6~8周期后可改为长春瑞滨节拍化疗维持40mg,周1,3,5)。探讨单抗联合TKI和化疗在HER2阳性MB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抗HER2治疗的治疗线定义如下。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情况下,无病间隔(DFI)>12个月或未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MBC被定义为一线治疗。既往接受过辅助治疗(DFI≤12个月)或一线抗HER2靶向治疗后进展的MBC被定义为二线。二线抗HER2靶向治疗后进展的MBC被定义为三线,以此类推。曲妥珠单抗原发性耐药定义:(1)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曲妥珠单抗后3个月内出现进展,或(2)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或结束12个月内诊断为新的复发。曲妥珠单抗继发性耐药定义:(1)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曲妥珠单抗后3个月后出现进展,或(2)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结束12个月后诊断为新的复发。
 
研究结果
 
最终入组的89例患者中二线治疗45例,三线及以上治疗44例。二线治疗与三线及以上治疗患者的基线水平相比,接受曲妥珠单抗(H)或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HP)治疗的患者更多(P<0.001)。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3月31日,中位随访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ITT人群的中位PFS为8个月(95%CI:5.4~10.6)。二线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17个月(95%CI:10.5~23.5),明显优于三线及以上治疗患者(mPFS 5个月,P=0.001)。只接受过H或HP治疗的患者mPFS为19个月(95%CI:3.5~34.5),明显优于接受过含TKI的患者(mPFS 5个月,95%CI:3.0~7.0,P<0.001)。其中有20例患者存在基线脑转移,其中位PFS为7个月(95%CI:6.2~7.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线数(HR=0.5,P=0.048)和既往是否使用过TKI(HR=0.47,P=0.032)是影响使用该方案的中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二线治疗患者ORR为60.0%,CBR为86.7%,三线及以上患者ORR为22.7%,CBR为52.3%。既往接受过TKI的患者的ORR为26.1%,CBR为47.8%,而既往未接受过TKI患者的ORR为58.1%,CBR为86.0%。基线脑转移患者中,若联合放疗,ORR为55.6%,CBR为77.8%。
 
毒性反应方面,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整体发生率分别为37.1%和42.7%,3~4级的发生率分别为11.2%和15.7%。3~4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很少见,发生率分别为5.6%和0。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整体发生率为67.4%,3~4级腹泻的发生率为27%,与既往吡咯替尼研究的毒性谱类似,通过饮食调整和止泻药物(谷氨酰胺颗粒、双歧杆菌、蒙脱石散和洛哌丁胺)能够很好缓解腹泻。其他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疲劳,但3-4级的发生率非常低,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或退出本研究。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吡咯替尼+伊尼妥单抗+长春瑞滨可以进一步延长二线MBC患者的mPFS至17个月,数值上优于T-DM1在2线治疗中的mPFS 9.6个月,也优于PHOEBE研究中吡咯替尼+卡培他滨2线亚组mPFS 12.5个月。该方案在2线治疗的ORR为60%,也优于T-DM1二线治疗的ORR(44%)。该方案对于在二线治疗中无法使用抗HER2-ADC药物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替代选择,前瞻性Ⅱ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研究者说
 
CLEOPATRA研究中只有约10%的患者既往接受了曲妥珠单抗治疗,CLEOPATRA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对于之前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中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使用THP的亚组与TH方案相比,在延长PFS和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我国有约80%的患者已经接受了曲妥珠单抗的辅助或新辅助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已经接受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的双靶治疗。因此,对于已经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患者群体,吡咯替尼联合伊尼妥单抗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值也得进一步探索。
 
刘健
福建省人大常委、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
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福建省保健委专家
建省卫健委肿瘤化学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福建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家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保健智慧与健康基金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红十字会大病救助基金监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医学参考(乳腺频道)》常务编委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乳腺肿瘤组委员兼秘书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人工智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项目首席专家
《JCO中文版乳腺肿瘤专刊》《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肿瘤学杂志》《欧洲肿瘤年鉴中文版(乳腺癌)》
《中华肿瘤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编委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