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2016]胡建达教授:ETV6-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6/14 11:58:01  浏览量:2879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Inherited Thrombocytopenia,IT)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婴儿期、儿童期甚至成人期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常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可伴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骨骼异常或其他异常和畸形等。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缺乏筛查手段,常被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使得IT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在本届EHA年会上,意大利帕维亚大学Federica Melazzini教授通过一项研究揭示了ETV6相关血小板减少症(ETV6-RT)的临床发病机制,引起现场关注(大会摘要号:S148)。本刊特邀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胡建达教授对此项研究进行点评。

   胡建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

  
  近十余年来,得益于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及组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疾病的分子发病基础及遗传机制的认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于IT的分子和遗传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造血转录因子(包括RUNX1、FLI1、GATA-1及GFI1B等)的基因突变方面,后者可导致IT患者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及功能的异常。截止2015年,已证实有24种IT致病基因,其对应不同的22种IT亚型,而不同的IT亚型之间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不同,预后差异显著,因此明确IT分型及相应基因突变是至关重要的。
 
  ETV6基因又称为TEL基因,位于12p13,基因组DNA长度约300 kb,共有8个外显子,编码452个氨基酸,是转录因子ETS家族的成员之一。ETS家族的成员都有一个ETS结构域,该结构域介导TEL和DNA的结合。实际上ETV6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对骨髓造血特异的转录因子,因而引起广泛重视。
 
  ETV6基因胚系突变与IT的相关性,于2015年由Noetzli L等首先报道。随后,Zhang MY等进一步确认了ETV6胚系突变与IT的相关性,且发现该类型IT患者更易罹患恶性血液病。Topka S等应用体外试验,从三个不同ETV6的突变位点影响ETV6基因的转录及翻译,为ETV6突变患者更易发生白血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本届EHA年会上,来自意大利的Melazzini教授为了进一步了解ETV6相关血小板减少症(ETV6-RT)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及易罹患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将 130例没有亲缘关系、无法归类为已知基因突变及亚型的IT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84例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另外46例患者则进行了Sanger测序,一旦证实有ETV6基因突变,即对所有可获得的先证者亲属也进行相关的检查及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共有来自7个家系的20例IT患者检出了5种不同的ETV6基因突变。20例ETV6-RT患者中,有4例(4/20,20%)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合并JAK2突变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提示ETV6-RT患者具有更高的恶性血液病的发病率。
 
  该研究表明,ETV6-RT患者出血倾向不重,血小板计数减少并不明显,在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血小板粘附与激活等)方面并无特异性。体外试验显示该类型患者的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前体的形成障碍,同时血小板对纤维蛋白的粘附能力下降。因此,如果不能进行基因组测序,临床上很难诊断IT,且无法进一步鉴别IT的不同亚型。
 
  不同的基因突变是IT分型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限制,对所有IT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显然不可行。根据血小板参数、形态、伴发血细胞异常、畸形或疾病的不同,为临床上IT分型提供线索,再进行相应可能的基因突变检测,能够提高IT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及及时性。鉴于ETV6-RT患者临床上出血症状不重,但却更易罹患恶性血液病,尤其是儿童ALL,且ETV6基因突变在IT患者中的发生率并不低,因此对于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且血小板大小正常的IT患者,除了进行RUNX1和 ANKRD26等基因突变进行测序外,还建议进行ETV6突变的基因组测序。
 
 
  Yang等对4405例ALL患儿进行二代基因组测序,共检测出31种少见的ETV6基因突变,预计大约有1%的ALL患儿存在ETV6基因突变,从而推测ETV6基因突变与儿童ALL的相关性。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了。ETV6基因,可编码ETS家族的转录抑制因子,对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细胞发生ETV6基因突变可造成ETV6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恶性血液病发生,推测是其可能的机制。
 
  总之,ETV6-RT是常见的IT亚型,国内缺乏相关报道,通过对IT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的总结,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而对具有该相应特征的IT患者进行ETV6基因突变检测可早期诊断该疾病,进行早期的治疗,无疑可使这部分患者获益。
 
  原文链接:Federica Melazzini, et al. ETV6-Related Thrombocytopenia (ETV6-RT): Clinical and Path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herited Thrombocytopenia (IT) Predisposing to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EHA21 Abstract: S148.
 
  专家简介:
 
  
  胡建达,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建医大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联盟专家组成员,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编委。先后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基金课题研究。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作者),另有三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在专业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被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

版面编辑:夏天乐  责任编辑:张国建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胡建达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