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求同存异,共同推进亚洲胃肠间质瘤诊疗发展--第六届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会纪要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7/5 10:41:55  浏览量:2367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 2016年6月24日,第六届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会(The Sixth Asia-Pacific GIST Experts Meeting)在韩国首尔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胃肠间质瘤(GIST)领域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参会,共同围绕胃肠间质瘤(GIST)基础、临床研究、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广泛深入讨论。韩国峨山医学中心Yoon-Koo Kang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坤堂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丁培荣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信华教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钱浩然教授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义军教授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分别以专题演讲、经验交流、热点问题讨论等方式,分享了中国在GIST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主席寄语:共同致力于亚洲GIST治疗的规范和推广
 
  会议期间,第六届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接受了《肿瘤瞭望》媒体的专访,介绍了本届会议的目的和成果。季院长介绍说,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率约1-1.5/10万。由于靶向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临床疗效显著,GIST逐渐引起了全球专家和患者的关注。
 
  近期,由中国、日本、韩国主导,其他国家参与,在之前各国GIST指南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亚洲GIST诊治共识。但一方面,由于Imatinib价格较昂贵,其应用受到各国医保覆盖情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各国对于不同原发性GIST复发风险分级标准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此外,亚洲人群在种族、文化、体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亚洲各国在GIST治疗选择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亚洲GIST共识求同存异,尽可能体现了其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
 
 
  季院长最后总结道:“我们非常感谢亚洲同道能够齐聚一堂、共同推动亚洲GIST诊治共识的制定和推广。亚洲GIST共识即将对外公布,我们也将积极配合该共识的发表,并进行中文版共识推广和全国巡讲。同时,我们也计划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探索难治性GIST的临床治疗方案。未来,我们期待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百家争鸣:亚洲GIST诊疗新进展
 
  大会主席、韩国峨山医学中心Yoon-Koo Kang教授作了题为“Dilemmas and Unresolved Issues in GIST”的专题演讲。首先,他介绍了一项针对峨山医学中心2001~2014年期间388例晚期GIST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而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尚未发表),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Imatinib的应用以及外科手术的积极介入,GIST患者的预后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Kang教授也指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目前较为公认对Imatinib原发耐药的两种基因突变类型PDGFRa D842V突变和SDHB缺失的野生型GIST患者的晚期治疗和辅助治疗。他表示,新制剂的研发、治疗策略的调整以及联合治疗的探索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韩国峨山医学中心Min-HeeRyu博士详细介绍了有关“首个亚洲GIST诊疗共识指南”的情况。该指南由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韩国共同制定,对指导亚洲GIST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
 
  韩国Chang-hoonYoo博士则从与GIST发生相关的免疫机制角度,分析了免疫疗法在GIST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同时,他还介绍了目前几项在研的有关GIST免疫治疗的I期、II期临床研究。他指出,免疫治疗可能是今后GIST治疗的选择之一,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
 
 
  中国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陈立宗教授在题为“GIST患者TKI耐药的机制及治疗策略”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继发突变是导致Imatinib继发耐药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酪氨酸激酶转换、核内标记物对通路影响等。陈教授介绍了Nilotinib、Masitinib、Pazopanib用于Imatinib、Sunitinib均耐药的晚期GIST的临床试验,并对不同的耐药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从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来看,新药、联合治疗等手段层出不穷,一来说明GIST领域研究热情不减,二来这些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无突破性数据公布。作为克服IM治疗的瓶颈,期待他们单药或联合IM能够逆转GIST耐药问题,挽救更多患者。
  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小范围会议,形式自由,利于对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热烈讨论。此外,我国近年来在GIST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与会同道的肯定和好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坤堂教授介绍了一项针对中山医院2000~2015年期间158例GIST肝转移患者随访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接受手术或Imatinib治疗将患者分为3组,结果表明:同时伴有腹膜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肝转移灶的大小与PFS呈负相关。对于GIST肝转移是否联合手术治疗,这是罕见的大宗病例对照研究。该研究提示,GIST肝转移患者,接受Imatinib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更长的PFS和OS)。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丁培荣教授分享了一例直肠GIST病例。患者因体检发现直肠肿物,大小58mm×46mm,距肛缘3cm,直肠腔内超声+穿刺活检病理提示:GIST,Kit Exon 11, V559D mutation。给予术前Imatinib400mg治疗8个月,肿瘤缩小至38mm×32mm,前6个月疗效评估PR,后两个月疗效评价SD。考虑存在无法保留括约肌的风险,MDT讨论之后Imatinib增量至600mg,治疗2月后肿瘤大小同前,患者接受了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成功保留括约肌功能。丁教授在总结时表示:术前评估无法达到R0切除,或可能需要牺牲括约肌时,应给予Imatinib术前治疗;治疗前需明确基因突变情况;Imatinib加量用于术前治疗的意义尚未明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信华教授展示了国内正在准备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索高危GIST患者术后延长Imatinib辅助治疗时限是否可以降低复发风险。与会包括Kang教授在内多位专家对本研究设计给予了不少建议,也期待我国首个GIST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顺利开展。
 
小结
 
  本届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会基于亚洲地区特点,就GIST诊治亚洲专家共识、Imatinib耐药后的治疗策略、GIST免疫治疗、Imatinib联合手术综合治疗GIST肝转移及野生型GIST二代测序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这对于建立具有本区域特色的GIST治疗共识,引领该区域GIST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年来在GIST临床诊疗、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对于中、高危GIST辅助治疗时限,晚期GIST治疗顺序,GIST肝转移的综合治疗,Exon 9及野生型GIST治疗方面的探索,必将进一步推动GIST领域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患者!
 
  (季加孚、沈坤堂、丁培荣、张信华、钱浩然、赵义军、郭海军、马莎共同执笔)

版面编辑:夏天乐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季加孚沈坤堂丁培荣张信华钱浩然赵义军郭海军马莎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