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C2015]微创手术新趋势——苏向前教授访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6/8 18:38:31  浏览量:2726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巴西当地时间6月5日,国际胃癌大会召开“中国胃癌协会午间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精英再次聚集聆听中国声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和本届大会主席Bruno Zilberstein分别在专场开始与结束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苏向前教授在该学术专场中做了题为“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Control in Standard Laproscopic Gastrectomy”的学术报告。此外,在大会最后一日的“Video Session 3D”中,苏向前教授担任专场主席并进行了“The standard LN dissection in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的专题演示。会后,苏教授还接受了《肿瘤瞭望》的专访,介绍了胃癌微创手术的新进展。

  微创理念与“膜解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胃癌根治手术是一个需要备用血800-1200ml的大出血量手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运用,这种手术出血量大为减少,通常只需备用血180-200毫升。而2011年之后出血量就更少了,原因在于找到新的解剖方法,这种解剖方法被称为“膜解剖”。

 

  《肿瘤瞭望》:苏向前教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膜解剖”吗?

 

  苏向前教授:相比二十年前,现在的外科学基础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外科领域里引入了微创理念。该理念是指运用有创、微小的手段去治疗疾病,其具体代表比如腹腔镜设备的应用,使得外科学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的“膜解剖”,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膜的构造,在现代外科解剖学里,指的是借助某个器官的解剖性能、外科技术来完成对疾病的治疗。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最突出的表现为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打击小、恢复快。所以说,从手术技术上讲,“膜解剖”就是指更多利用手术解剖层这样一个新技术来完成手术。这是微创技术的优势,但与此同时,这也需要外科医生接受更多的培训来提高技能。

 

  胃癌的“第五转移”

 

  局部复发是进展期胃癌行D2治愈性切除后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而在胃癌胃系膜中存在着一类新的转移,其与原发灶、淋巴结或血管不相连接,而被固有筋膜完整地包绕着,表面部分被脏层腹膜所覆盖,这类转移(第五转移)有可能是胃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

 

  《肿瘤瞭望》:不知道这种“膜解剖”是如何避免第五转移的?

 

  苏向前教授:第五转移是个别专家提出来的具体问题,而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治疗,首先是根据外科解剖学基础,即以胃肿瘤细胞的转移来确定胃切除的范围;其次是根据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来确定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尽管有学者提出“膜解剖”和“系膜间隙”的手术基础,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科学证据。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就是胃(大部/全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

 

  CLASS研究的初期结果与展望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其中进展期胃癌患者居多,早期胃癌患者由于普查不到位而发现较少。但国际上针对根治性治疗晚期胃癌的腹腔镜D2远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在还存在争议。因此,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相比,腹腔镜D2胃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肿瘤瞭望》:您能大概介绍一下中国CLASS临床研究的初期结果吗?

 

  苏向前教授:胃癌是亚洲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日本、韩国尤为高发。目前,日本和韩国的胃癌患者大部分为早期胃癌。相比之下,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较多,占80%左右。腹腔镜治疗胃癌已经有20年历史,有大量证据已经表明腹腔镜手术可用于治疗早期胃癌,但对于腹腔镜能否很好地治疗进展期胃癌,尚缺乏有效有力的证据。我们开展的CLASS临床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该研究来回答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否适用于进展期胃癌。目前中国的CLASS临床研究已经完成了前期研究病例的录入,一共纳入了1056例病例。日后通过随访,评估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比常规开腹手术疗效,该随访数据预计在2018年会有结果。目前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相对开放组并无明显差异。然而腹腔镜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出血量少、创伤少。而未来2018年将会得到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方面的数据,这就是腹腔镜和开腹的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最重要的生存资料。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高珊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微创手术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