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第三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撷英——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篇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9/28 11:29:10  浏览量:2155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7年9月22日,第三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十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天津拉开序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汇集了来自美国、意大利、瑞士、香港的多位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在23日的淋巴瘤专场中,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Ken H Young(何旭华)教授就侵袭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专场报告。

在各种发展迅速的技术分析平台的支持下,我们对淋巴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入。应用全基因组及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GS)、mRNA基因表达谱 (GEP)、microRNA基因表达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技术多种技术,我们在淋巴瘤克隆性评价、淋巴瘤分类、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靶向治疗及肿瘤微环境相关的免疫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淋巴瘤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在B细胞淋巴瘤中发病率最高(约占40%)。DLBCL分为生发中心来源(GCB型)和非生发中心型(ABC型),二者的发病机制和对治疗的反应均有所差别。应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DLBCL中发生率较高的基因突变有MLL、CREBBP、TP53等。进一步分析发现,DLBCL共同的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包括组蛋白修饰、MLL2基因突变、CREBBP基因突变、p300表达、DNA损伤修复缺失以免疫逃逸等;GBC亚型中,BCL2易位、EZH2突变、GNA12/S1PR2突变等较为常见;而NF-Κb通路活化为ABC亚型-DLBCL的相对特异性改变。
 
随着美罗华的问世,R-CHOP方案极大改善了DLBCL患者的预后;而Nowakowski等临床试验显示,来那度胺联合RCHOP方案亦能够改善ABC型DLBCL患者的PFS和OS,但GCB型DLBCL收效甚微。BCL-2信号通路活化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orria等的研究显示,BCL2突变可使淋巴瘤转化风险增加、患者生存期缩短。目前,新型BCL2通路调节因子及靶向治疗策略正在研究过程中,靶向BCL-2信号通路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如雨后春笋。
 
在GCB型DLBCL中,MYC基因突变伴随异常的类别转换(CSR)及体细胞高频突变(SHM)发生,导致DLBCL中促生存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过表达(约占50%)或者异常miRNA调节(约占50%)。MYC T58A位点以及3’UTR位点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均可通过上调MYC蛋白表达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何旭华教授实验室研究还发现,Hn-PFR-k可上调MYC基因表达、缩短生存期、促使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进展。另外,MYC与BCL2均阳性的双打击DLBCL患者的PFS和OS均明显缩短。目前,多个MYC抑制剂(如INCB54129、GS05823)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除此之外,BTK信号通路、EZH2相关的组蛋白甲基化通路、TP53-MDM2轴及核输出蛋白也是目前DLBCL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此外,何旭华教授还就特定部位的DLBCL及病毒相关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淋巴瘤免疫调节特点及免疫治疗等进行了阐述。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大B细胞性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